百事通NBA直播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专题...

国安和高天意都中了申花的计

高天意被认为是国安本场同申花的比赛中发挥的「唯一亮点」,这是赛后很多人传达出来的信号。

而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认为,高天意的发挥非常差劲,跑位接应和战术意识都没有达标,而且节奏太慢,拖泥带水。

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北京主场「ID:bjzhuchang」认为,客观地说,高天意的表现高于预期,基本合格,但暂时难堪大用。

具体解释就是:预期他也就是40分水平,最后踢出了60分,但别指望他能得80分。

认为高天意发挥「特别好」的,无外乎是他开场不久有一次不错的远射,这也是国安本场比赛的第一脚射门,也是比较有威胁的一脚射门。此外,比赛中他有一两次护球后摆脱对手,向前推进的画面。

从以上这些来看,在球到他脚下的时候,他表现出了一定的能力。

认为高天意发挥「特别差」的,主要指的是他在无球方面的作用,当比埃拉和张稀哲被盯死以后,高天意没有起到承接的作用,他的接应和跑动没有帮助队友制造出更多的空间,反而让自己开始扮演进攻发起者。

这种说法并没有错,当球不在他脚下的时候,他表现出来的东西确实对球队没有什么帮助。

一个球员是好是坏,并不能只看他的某一项指标,有球技术是很关键,但无球技术同样关键。有球技术决定着比赛的结果,而无球技术决定着比赛的走势。

所以说,高天意的表现:合格,一般。这应该是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高天意这场比赛的表现,让人想起了2017年的唐诗,能不能用,能用,好不好用,一般,能不能大用,不能。

为什么这么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的踢法和位置。

中场,是国安的命根!

北京国安这支球队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靠着中场活命的球队,国安的中场一旦运转顺畅,球队的成绩就不会差,而如果中场运转失灵,国安甚至有保级之忧。2016年扎切罗尼带队的时候就是如此。

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自从执行U23政策以来,国安的U23球员,只出现在两个位置上:前锋和门将。有人说,这也是因为国安的中场好手太多,U23打不上。但另一方面却不难发现,其实巴顿和韦世豪都可以打中场,尤其是巴顿,他本身就是中场球员出身,刚开始上场也是中场球员,但最后还是被推到了锋线上。

2017年,当巴顿作为中场U23球员的时候,尽管他的表现远远好于唐诗,但国安的成绩却不够好。当他被推上锋线以后,国安的整体表现一下子就顺畅了起来。

这就说明了前面的那个观点,中场,是国安的命。国安的中场如果有一个U23球员,会导致中场的实力大大削弱,命根不稳,焉能不败。

高天意,可以说是国安U23政策以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纯中场球员,尽管此前侯永永也是,但侯永永毕竟首发机会不多,绝大部分时间还是替补。可就是高天意作为U23球员出场的这场比赛,国安踢出了可以说是最近几年来最差的中场运转。

可能会觉得,国安的中场运转差,是因为奥古斯托不在。可问题在于,过去几年,奥古斯托缺阵的情况下,比埃拉单核带队,国安也没踢出过这么差的中场运转。所以,到底国安中场运转不利的原因,是奥古斯托不在,还是使用了一个U23中场导致的呢?或许两者都有。

2018年6月9日,奥古斯托参加世界杯,比埃拉单核带队,国安2比1战胜上海上港,当时国安的打法跟这场同申花的一样菱形中场的442,巴坎布和索里亚诺担任双前锋,比埃拉担任前腰,张稀哲和朴成是左右中场,池忠国拖后。U23球员使用的是门将郭全博。

同样的单核带队,在2019年比埃拉受伤的情况下,热内西奥「解锁」了国安的顽疾,他使用菱形中场442,打出一波连胜,对手包括鲁能这样的强队,也包括前天输给的上海申花。当时的中场配置里,奥古斯托担任前腰,张稀哲在左,朴成在右,后腰是李可和池忠国轮换,也有的时候是李可接替朴成的位置。U23球员使用的是张玉宁。

2019.11.22

国安在上海2比1取胜

从上面这一系列比赛都能够看出,无论是奥古斯托不在,还是比埃拉缺席,中场运转的关键不在于他们俩人是否全勤,而在于他们身后的中场是谁。在单核带队的情况下,张稀哲、朴成、李可和池忠国四个人轮换三个位置,足以保证中场的正常运转。国安可以踢出很好看的足球,也能够赢球,甚至还能够赢强队。

这个等式是这样的:+张稀哲+=中场运转正常=好成绩。

同申花的比赛,是不是这个等式被破坏了?确实是这样。

去年,国安也出现过奥古斯托不在的比赛,同时,由于朴成早早受伤报销,国安在几场比赛中,出现了比埃拉单核+侯永永U23同时出场的情况。

同青岛黄海的比赛中,国安的四个中场是比埃拉+张稀哲+侯永永+吕鹏,那场比赛国安开局打得很顺畅,早早以3比0领先,结果自己太过大意,被扳成了3比3。这场比赛中,吕鹏取代了池忠国或者李可的位置,吕鹏这场比赛也饱受抨击,因此这场比赛国安没能赢球,吕鹏成为一个关键点。

接着同上港的比赛,国安的中场是比埃拉+张稀哲+侯永永+李可,那场比赛国安1比2输给上港。不过,那场比赛国安并不是菱形中场442,因为热内西奥解放了王刚,王刚打的是个右边锋,所以那场比赛四个中场的配置参考意义存疑。只是,国安当时上半场占据绝对主动,几乎把上港打得毫无办法。除了王刚单点打爆陈彬彬之外,中场的传导控优势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此后同石家庄的比赛,国安仍旧是三中卫,这场比赛按下不表。接着是同重庆的比赛,国安5比2大胜,当时国安的中场是比埃拉+侯永永+张稀哲+池忠国,前锋是王子铭+巴坎布。

同重庆的比赛,是国安真正意义上的使用「单核外援+U23中场+两个国脚」的配置,与本轮同申花的比赛如出一辙,其中比埃拉、张稀哲和池忠国是完全一样的,唯一的变化是侯永永的位置换成高天意。

这场比赛是最有对比性的一场比赛。而巧合的是,重庆当时的教练也是韩国人张外龙。

当然对手不同,申花的实力强于重庆,崔康熙和张外龙使用的战术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无法得到什么因果关系,但却能够推导一些相关的结论——当侯永永作为国安U23中场出场的时候,国安的中场运转并没有太大问题,只是会出现防守漏洞较多的问题,所以以上三场比赛国安都丢了2个球以上,但进球也都不少。

我们再回来说高天意的话题,高天意和侯永永在场上的位置是一样的,在场上的职责也是一样的。即,比埃拉是四中场的绝对核心,张稀哲是四中场里的梳理组织者,池忠国是四中场里的拖后防守者,另一个位置,高天意也好,侯永永也好,或者是使用朴成的时候,他们的角色都是主要负责衔接、串联、过渡、覆盖。

根据创冰足球的数据显示,在去年同重庆的那场5比2的比赛中,侯永永踢了63分钟,总传球数13脚,占全队传球数的3.8%,侯永永总接球数19脚,占全队的总接球数的5.56%。

在同申花的比赛中,高天意踢了80分钟,总传球数40脚,占全队传球数的10%,总接球数45脚,占全队接球数的12%。

同重庆的比赛中,四个首发中场里,接球次数最多的是比埃拉的82脚,其次是张稀哲的60脚;传球次数最多的是比埃拉的77脚,其次是张稀哲的63脚。他们两人都是90分钟比赛。如果折算到侯永永下场时的63分钟,两人的传接球次数,也远远高于侯永永,大约是侯永永的2倍到3倍。

同申花的比赛中,比埃拉踢了80分钟,传球数只有34脚,接球数也是34脚;张稀哲踢了63分钟,传球数23脚,接球数24脚。

那么,这样的问题就出来了。当侯永永和比埃拉、张稀哲、池忠国组合时,他接球少,传球少,球大部分时间都在比埃拉和张稀哲的脚下。而当高天意和以上三人组合时,球大部分时间都在高天意的脚下。

国安的进攻传导,如果是比埃拉主导,那么国安就是一个争冠球队;如果是张稀哲主导,那么国安就是一个争亚冠级别球队;如果球由高天意来主导,那么说实话,国安能不能保级都难说了。

而显然,崔康熙想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就是让比埃拉和张稀哲拿不到球,把球「送」给对手中场里能力最差的球员高天意,让高天意多拿球,多带球,多传球。

国安和高天意,都中计了。

当然,两场比赛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里,肯定包括对手的状态、打法和人员能力。只是,「掐死外援,限制国脚」,相信无论是崔康熙还是张外龙,都会这么想。只是球员能力、状态和执行力方面有区别而已。

那么,当「掐死比埃拉,限制张稀哲」的战术实施以后,U23队友应该怎么办呢?高天意的选择是:你们把球给我,我来!

而侯永永的选择似乎更加合理:我帮你把对手带跑,你来!

2020赛季国安对阵重庆,侯永永比赛热区图

周五国安同申花比赛,高天意比赛热区图

从这两场比赛的热区图可以看出,侯永永虽然接球传球的次数不多,但活动范围极大,他出现在球队的两个边路,最深的地方可以到十二码线以内,防守的时候可以到本方禁区。而高天意的热区图,基本上只集中在中场中路偏右的位置,纵深仅在两个大禁区弧。

从传球出球的线路来看,侯永永全部都是短传,而且传球对象都是身旁的队友。而高天意的出球路线四处开花,甚至包括了异侧边后卫,真正地扮演了中场组织者的角色。

侯永永虽然传接的都是安全球,但他有大量的一脚出球,节奏很快。他的跑动能够撕扯对手的防线,给比埃拉和张稀哲制造更多的空挡。尤其是他会到边路去接应,跟比埃拉和张稀哲有大量的换位,这就对比埃拉和张稀哲摆脱对手的盯防有极大的帮助。

而高天意,显然位置站得太过固定,比埃拉和张稀哲受迫下的传球给他,他不是很快的传导出球,然后再跑位、接应、撕扯,而是选择直接承担比埃拉和张稀哲的职责。

相关集锦

相关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