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品牌发布不到一年时间,恒驰汽车日前一举发布了6款车型。这速度和这规模,在汽车业界史无前例,一时惊叹声和质疑声四起。恒驰如何在短时间内迈过汽车的高门槛?这难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进而产生诸多猜疑。
宏大的目标 艰巨的任务
恒大给自己立了一个十分宏大的目标:“未来3-5年,力争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去年11月,许家印在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发表主旨演讲
很显然许家印在制定这个目标的时候,是清楚的知道恒大造车的情况:“恒大以前是搞地产的企业,对于造车,要人没有人,要技术没有技术,要经验没有经验,要制造基地没有制造基地,什么都没有,可以说是‘一穷二白’。”
更难的是,自己造车经验少还能补课,市场环境差了,该怎么办?
2020一开年,新能源车市场急转直下,以前曾经立下壮志豪言的一些造车新势力已经倒下或者摇摇欲坠,市场上仅剩寥寥几家还能保持一定规模。另一方面,传统车企也纷纷发力新能源,相比包括恒驰在内的车界“新生”,它们无论在品牌、技术、供应链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优势。
恒驰要怎么做才能让目标实现?
强化合作 用引进外援的模式造车行么?
将引进外援的经验运用到造车上面,可行么?恒驰用一口气推出6款车的方式作答。
许家印与Johann HOFER为恒大德国hofer动力科技公司揭牌
从开始造车到现在的一年多时间中,恒大运用收购合作的方式,快速获得了造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必要核心技术。去年3月,收购泰特机电70%股权,获得了世界最先进的商用车轮毂电机驱动技术。去年5月,全资收购英国Protean,一举掌握了世界顶级的乘用车轮毂电机技术。去年7月,与德国hofer动力总成集团合资成立恒大德国hofer动力科技公司。去年9月,与德国BENTELER集团、德国FEV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获得世界顶级的3.0底盘架构技术。
通过实施一系列现代商业举措,恒大构建起关键的三电系统、动力、底盘架构等技术基础。
理想必须落地!恒驰品牌发布后,恒大更是加快了从技术转化为商品的进度。去年9月,它的全球研究总院启动全球招聘,同月,与德国FEV集团、德国EDAG集团、奥地利AVL集团、加拿大MAGNA集团等全球顶尖的汽车工程技术龙头举行研发设计战略合作签约,同步研发14款车型。去年10月,与来自德国、意大利、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15位世界顶级汽车造型设计大师签约,为“恒驰”全系列车型提供造型设计。
恒大与世界前60大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要实现量产,得有工厂和供应商,恒大在上海和广州建设达到工业4.0标准的生产基地,与世界前110家汽车零配件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它希望通过规模化量产和先进生产方式降低成本,同时保证品质。
这些动作表明,恒大之前定的远大目标不是说说而已。现在,恒驰6款车已经亮相,横跨A到D各级别车型,实现轿车、轿跑、SUV、MPV、跨界车等车型全覆盖。当然,它们还没有公布参数价格,上市还需时日,市场反馈如何尚不得而知。但是从完整的产品布局可以看出,恒大是真想在造车这条路上做大做强。恒大希望在未来3-5年,力争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不知道那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够不够大?当然,它的市场目标也许不只是在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