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足球运动员来说,从小踢足球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家人的影响。但是对于很多知名球员的后代来说,从事足球往往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他们很难摘掉“星二代”的帽子。
上海上港队员李圣龙近些年来一直保持着进步,慢慢摆脱了“星二代”的帽子。可能有的球迷并不知道,他的父亲李龙海,曾经是申花球迷多年以来的骄傲。
申花名宿,全运冠军
上世纪80年代,是上海足球的一个黄金年代。虽然还没有步入职业化,但是上海人的足球热情非常高,那个时期的成绩也非常闪耀。1983年的全运会,上海队拿到了冠军,李龙海就是队中的主力。
李龙海的身体素质并不出众,相比儿子李圣龙,李龙海在球场上需要更多依靠技术和判断力,其实这也是老一代运动员和年轻运动员的一点差别。在提到父亲的时候,李圣龙也坦言父亲的技术能力是在自己之上的。
虽然李龙海的身体素质并不出色,但是他对自己的保护一直做得很好。也就是这个原因,让他一直保持出色的竞技状态,1993年,中国足球拉开了职业化的序幕。对于很多之前的省队来说,这都是一个推陈出新的时代。他们会选择更多的年轻球员,但是老队员同样不可或缺。
能在那个时代留下的老队员,肯定需要不错的实力、经验,以及一定的即战力。当时的李龙海已经31岁,但他还是被上海申花选中,再次和范志毅等老队友并肩作战,并且在联赛初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岁月催人老,1995年联赛开始前,李龙海由于身体机能的下滑,没有通过严苛的体能测试,最终未能获得参赛资格,只能默默退役。
李龙海在上海申花的资历非常老,在90年代就可以拿到2500元的月薪,和国脚范志毅是一个水平。李龙海自己也觉得,以他的竞技状态,完全可以再战几年。但是职业化一定程度也是刻板化,对于年事已高的李龙海来说,确实很难按照规范完成所有指标,也只能遗憾告别绿茵场。
退役之后的李龙海,立刻开始了教练课程的学习。据李圣龙回忆,尽管父亲给了他很多足球方面的教导,但他很少再看到父亲驰骋在赛场上,父亲的精力已经全部放到了培养年轻人身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李龙海明白,自己的任务已经变成了为国家培养下一代足球人才。
新的征程,和儿子共同成长
在上海队效力时期,李龙海是很多球迷的骄傲。但是这些年来,围绕在李龙海身边,最常出现的名字,就是他的儿子李圣龙。这对父子经常一起出现在新闻当中,可以看到他们更像是一对单纯爱足球的兄弟。李龙海在和儿子的训练中,更加明白如何成为一个教练,李圣龙也在优秀的父亲身上,学习到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球员。
李圣龙的职业生涯并不像父亲那样顺利,他的年龄比较尴尬,刚开始没有赶上奥运会,后来又没有赶上中超的U23政策,因此错过了很多机会。在中国足坛驰骋了这么多年,李龙海也明白机遇当然是重要的,却不是唯一的,他让儿子保持耐心,慢慢等待机会。李圣龙还喜欢唱歌,队友都调侃他为“歌王”。
后来,上海上港引进了巴西球星奥斯卡,李圣龙本来认为这会进一步压缩自己的上场机会。但是李龙海告诉儿子应该感到庆幸,还让他和奥斯卡学习在场上处理球的方法。在李龙海看来,中国球员欠缺处理球的能力,奥斯卡这方面的能力是绝对顶级的,李圣龙可以从中获益很多。
到了2019年,武磊选择留洋,蛰伏多年的李圣龙总算获得了更多机会。“武球王”不在的这段时间,李圣龙开始占据上港进攻线的重要位置,上赛季出场40次,交出了9球4助攻的成绩单。比起很多中国足球名宿,李龙海可能没有太强的实力,却有着冷静的思考能力,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培养儿子和中国足球的下一代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