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NBA直播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专题...

常书鸿~陈芝秀,一场私奔事件,震惊民国艺术圈

这场著名私奔的女主是陈芝秀,一代名媛,其风姿远胜徐悲鸿的夫人蒋碧薇,亦决不输于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她所离开的丈夫,就是常书鸿。但时间并非片中所说的80年代,而是1943年。要说这个故事,还得从常书鸿说起,这个名字于我等艺术青年眼中,那是神一样的存在。一个大清世袭的云骑尉,放弃荣华富贵投身艺术。在法国功成名就后,却毅然归国当了张大千的接盘侠,扎根敦煌甘于清贫,而他的画作分分钟能卖几百万软妹币……他的故事比小说更精彩,比韩剧更狗血,比后宫更撕逼,题中片子的男主原型就是他。那咱就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敦煌常大郎~~

【要论青年才俊,郎朗和常书鸿之间隔着一百个王思聪】

常书鸿是满洲人,满姓伊尔根觉罗,1904年出生在浙江杭州。老先生是顶着官帽出生的,因祖父在杭州驻防,所以被我大清授予世袭云骑尉。辛亥之后,皇饷取消。常家子弟多,养活不易,二十多人的一大家子,要吃要穿。因此,少年时代的常书鸿虽然钟情于艺术,但在父亲的强令之下读了工科学校,以期毕业之后就进入世界五百强工作。

常书鸿所就读的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只有两个专业,机械与染织,他无奈选择了勉强与绘画沾边的染织专业。但显然这所学校在工业教育上并不“擅长”,在其存在的短短七年中,培养出的大咖都是搞艺术的。被称为“敦煌保护神”的常书鸿自不必说了,还有著名画家与艺术教育家陈之佛,和著名戏剧家夏衍等。后来?嗯,后来这所学校换了个名字,叫做浙江大学。

毕业后,常书鸿留校任教。此时他与后来的妻子陈芝秀一见钟情,两人结婚时,常书鸿21岁,陈芝秀才芳龄17,陈芝秀才芳龄17,陈芝秀才芳龄17,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当时他们一起在杭州执教美术,后双双留学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他俩的爱恨情仇接下来会单独开讲,这里暂且不表。

1932年,随着常书鸿以油画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他人生的第一个小高潮开始了。同年8月他参加里昂市油画家赴巴黎深造公费奖金选拔考试,以《梳妆》油画获得第一名中选。1933年,油画《湖畔》参加里昂春季沙龙,获银奖;1934年,《病妇》获里昂春季沙龙金奖,被法国国家收藏;《沙娜像》被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裸妇》参加里昂1935年春季沙龙,获金奖,被里昂美术馆收藏。1935年春,刚过而立之年的常书鸿在巴黎举行了个人油画展。而刚过不惑之年的著名国画大师徐悲鸿此时也在巴黎举办“中国绘画展览”,大师抱着“哎呦卧槽”的心态参观了常书鸿个人画展,之后两人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人类艺术前景及世界和平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达成了共识。

常书鸿画作

如果你是艺术门外抠脚大汉,不懂画的价值,没关系,我告诉你画的价格:

2010年,《人体》成交价358万人民币

2010年,《裸女》成交价403万人民币

2014年,《重庆大爆炸》成交价940万港元

2007年,《飞天乐舞》成交价1089万人民币

……

《飞天乐舞》

正当常书鸿的绘画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命运的转折点却悄悄到来。1936年底的一天,他像往常那样信步塞纳河边,在一家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小册子,本小册子,小册子,册子,子。。。

好吧,其实是一部由6本小册子装订成的《敦煌石窟图录》,里面是法国人伯希和1907年在敦煌石窟拍摄的壁画、塑像图片300余幅。这些壁画和雕塑是公元4世纪到14世纪前后1000余年间中国人的艺术创作。那遒劲有力的笔触,气魄雄伟的构图,把常书鸿惊呆了。他万万没想到中国古代会有如此高水平的艺术品。他反复观看,爱不释手,直到摊主告诉他要收摊了,他才如梦初醒,发觉时已黄昏。经摊主介绍,第二天一大早他来到附近的吉美博物馆,在这里他又看到了伯希和从敦煌盗来的许多艺术珍品。这些珍品早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700至800年,其艺术技法也比欧洲更加先进和巧妙娴熟。面对祖国如此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常书鸿表示叔可忍,婶婶不可忍。他深深自责,悔恨自己数典忘祖,惭愧万分,于是下决心回国寻根,去保护、研究、发扬中国的民族艺术。1942年,重庆国民党政府指令教育部筹备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并在文化界物色人选,最后选定让常书鸿担任筹委会副主任。常书鸿接受了这一邀请,并随即与梁思成教授、徐悲鸿大师等商讨此事。梁思成和徐悲鸿都十分支持常书鸿去敦煌干一番事业。就这样,一个海归大牛完成了天使轮,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创业。

【说好要做彼此的天使,你却偷偷下了凡】

接着来说常书鸿和陈芝秀的情事。先看张图,这是他们在巴黎时和同学们的合影,左一是常书鸿,左二是陈芝秀。一个是饮誉艺术之都的年轻才俊,一个是历尽浮华的一代名媛,两人上演了百年中国一段恩爱情怨的爱情故事。

陈芝秀生得美,一如其名,眉目婉约,体态娉婷,睹之忘俗。她本是书鸿小姑的一个养女,一次来杭州相亲,却与常书鸿一见倾心。两人双双在法国留学时,常书鸿学油画,陈芝秀学雕塑,这个沙龙,那个画展,夫妻俩都是常客,真真郎才女貌,用今天的话说,两个都是超级优质偶像。什么叫神仙眷侣?这就是。他们还发起成立了“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经常活动的地点就在常家。陈芝秀以无可挑剔的聪慧漂亮和仪态万方的举手投足,成为沙龙女主人的不二担纲,其风姿远胜过徐悲鸿的夫人蒋碧薇,亦决不输于北京北总布胡同“太太客厅”的主角——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留法后,常书鸿多幅得了大奖和被几座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油画作品,其模特都是陈芝秀。

1943年3月,常书鸿肩负着筹备“敦煌艺术研究所”的重任,经过数月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渴望已久的敦煌莫高窟。初来乍到的兴奋转瞬即逝,敦煌之艰苦与寂寞,人生头一遭,惟有大佛殿檐角的铁马叮当可以明了。常书鸿说:“从我们到达莫高窟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感到有种遭遗弃的服‘徒刑’的感觉压在我们的心头,而这种压力正在与日俱增。”敦煌,不是巴黎,不是杭州,但是常书鸿爱上的是敦煌。

常书鸿回国之初,陈芝秀尚在巴黎继续学业,后亦乘船归来。当常书鸿在战乱中辗转逃亡时,陈芝秀也带着一双儿女在轰炸机下逃亡辗转。也就是在这种朝不保夕的颠沛与恐惧里,陈芝秀像常书鸿的二姑那样,成了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还是妥协了,从重庆携子团聚敦煌,自此朝沐风沙,夜寝石室。然而,常书鸿面对洞窟宝藏可以沉醉不顾,陈芝秀却很难舍弃一袭旗袍、一双高跟鞋,去裹上臃肿腥膻的老羊皮。当地农民背地里叫她“妖精”,她与常书鸿之间的吵架和“冷战”在所难免。那时的陈芝秀,是荒滩戈壁上一道美丽、另类而哀伤的风景,它长久而孤独地伫立于斜阳寒烟。

某天,隔壁来了个老王。啊不对,来了一个退伍军人,接任敦煌研究所的总务主任。常书鸿自传中连他的名字提也不提,是不敢,不屑,还是不堪?此人叫赵忠清,浙江诸暨人,陈芝秀的地道老乡。常书鸿对他格外信任,陈芝秀却渐渐走向了依赖。因为赵忠清能上马打肥羊,下马慰寒暄。我所要讲述的故事也趋向高潮。一个料峭春日,陈芝秀说要去兰州看病,常书鸿却忙于工作,托赵忠清陪往。数日后,常书鸿的弟子、画家董希文拿出了自己截获的陈芝秀联系赵忠清出走的情书。常书鸿呆若木雕,悲怆欲绝。他立即牵出赵忠清用来打猎的那匹枣红马,月下狂奔。那马蹄踏碎了月光,也击碎了常书鸿的心。他想天亮之前赶到安西,应该能追到宿夜的妻子。次日一早,到了安西,找遍车站、旅店,不见踪影,方听人说,几天前便有一辆汽车载着一位美女开往玉门了。常书鸿几乎一头栽倒在地,他来不及多休息,“强打着精神,匆匆喝了点水,吃了点干粮,给马喂了点草料”,飞驰玉门……

常书鸿醒来,已是几天之后,他摔下马来,被人救了。随后,常书鸿得知了陈芝秀在兰州登报离婚的消息。常书鸿亦登报愤言“反击”。二十年神仙眷侣,天涯海角,大漠孤烟,终成陌路。再看一下常书鸿一家三口的画像,不胜唏嘘。

【下辈子,我还要做常书鸿】

初到敦煌时,常书鸿和张大千在莫高窟相遇。这是张大千第二次到千佛洞临摹壁画。临走时,张大千送给常书鸿一句话:我回去了,你在这过你的无期徒刑吧。这一过就是半辈子,常书鸿“苦行僧”一般的作为,非一生左右逢缘的大千先生所能及。

摘抄一段敦煌的介绍:

敦煌是汉武帝时所建的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最西面的一个。“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它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当时中国与西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咽喉之地。敦煌石窟群是指存在于敦煌方圆几百公里范围内的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水峡口小千佛洞、敦煌西千佛洞等,其中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保留的洞窟、壁画、彩塑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跨越时代最长,保存情况也比较好。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从十六国到魏、隋、唐、宋、元历代都在这里凿窟、塑像,以唐代最为繁荣。根据唐代碑文记载,当时有窟、龛1000多个,现在保留700多个,其中有壁画、塑像洞窟492个,共有彩塑2000余身,壁画44830平方米,可称世界最大的古代艺术画廊。

相关集锦

相关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