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集团峰会线上会议和慕尼黑安全会议,刚刚落幕
美欧领导人纷纷登场,一方面清算特朗普的外交影响,另一方面各自阐述新形势下本国的对外政策
会前,最受关注的是美国总统拜登的演讲而会上,欧洲国家领导人表现突出,亮点不断
美欧国家虽然在努力求同,但差异仍然明显存在
美欧分歧
2月15日,在总统日演讲中,拜登谈到了新冠疫情、全球经济复苏以及作为一个西方群体如何与中国和俄罗斯等国打交道等问题他呼吁西方国家团结应对新冠疫情,并建立全球体系对抗中国带来的经济挑战
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拜登重申,美国和欧洲能够应对中国并且不陷入新冷战
△ 2月19日,美国总统拜登以视频方式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线上特别会议
而美国的欧洲盟国,尤其是德国和法国,则表达了不同的声音
德国总理默克尔呼吁,美国应该与欧洲形成对待中国和俄罗斯的统一方式,德国不再愿意充当美国的“小跟班”,追随美国的对外政策
默克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之后的经济需要持续性的复苏,气候问题与疫情一样,都是全球性的挑战为了重建世界经济体系,七国集团希望加强与二十国集团,尤其是与中国的合作,七国集团将致力于此并加强交流与对话
△ 2月19日,美国总统拜登、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过视频方式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线上特别会议
法国总统马克龙则称,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应该让位于新的世界现实在俄罗斯问题上,法国与美国的分歧尤为严重
虽然在会前,有人认为这次会议很可能开启西方民主国家联手遏制中国的开端但是各国的表现基本延续了过去的政策中国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仍然处于可影响、可塑造的阶段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考虑,并把握住拜登对外政策的形成阶段,引导中国与美欧关系向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发展关系
中国要积极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包括美国
西方国家虽然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表现与中国在某些领域对抗的意愿,但是也都表达出了与中国合作的意图这些国家在对策选择和成本分担上更有差异
总体来看,美英澳加等海洋国家更加积极,德法意等大陆国家相对要消极,日本则更加靠中间一些
中国与这些国家有重要的经贸关系中国已经连续四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以及意大利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些强大的经贸联系,是稳定中国与这些国家关系的有利因素
△ 欧洲第二大、德国最大港口汉堡港的CTT集装箱码头汉堡港往来中国的集装箱吞吐量约为260万标准箱,约占其全年总吞吐量的三分之一
而美国对盟国也并非全心全意特朗普任期内对欧洲国家加征的关税仍然存在,这损害了美国盟友的经济,也削弱他们对美国的信任
拜登上台已有1月有余,但并没有非常积极地取消这些对欧洲的贸易制裁措施,很显然他没有把改善美国与盟友关系,放在优先位置美国对盟友的利益和关切,考虑得仍然有限
改善形象
发达国家民众对中国的看法在过去几年中不断走低很多民众认为中国正在成为一个新的苏联,试图挑战现行秩序和西方生活方式这种看法是西方国家对华政策的民意基础
长此以往,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就很容易陷入到一种变形的“塔西陀陷阱”之中——我们讲什么,西方社会不信我们讲得越多,西方民众就越不相信,认为我们在试图掩盖什么
但是,这与中国的真实意愿并不一致,是被夸大了的、对中国前途过度悲观的一种认知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我们要取信于民,包括西方民众
中国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降低西方社会对中国发展方向的疑虑,改善自己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的形象
撰文 | 张家栋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