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国高科技为最,从1936年开始德国就建立了火箭研究中心,名为“复仇使者”计划,1939年世界上第一枚导弹A-1从德国成功发射,人类军事武器再次掀开了一个新时代。
德国高科技让同盟国头疼不已,落在伦敦的V-1、V-2导弹更是造成了极大的杀伤力,二战结束之后,美国招收德国一大批科学家,美国的军事实力在战后也是迅猛发展,我国同样也是不甘于落后。
我国的导弹事业开始于“导弹之父”钱学森,他的事迹我们是耳熟能详了,无论在那个时代,钱学森所选择的是一个科学家最高职责,也是炎黄子孙的最高使命,他在人类史上留下了最光辉的一笔。
钱学森,1935年进入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师从冯·卡门,他跟导师一同完成了高速动力学问题研究,建立了卡门-钱学森公式,他的成就是斐然的,以至于后来的回国路异常艰难。
钱学森的空气动力学在多方面都做出了成果,最突出了就是提出了高超声流速的概念,所谓超音速就是速度超过音速的5倍,这项突破性的成果,为我国的导弹研究打下了一个基础。
1949年,钱学森又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和关于核武器的设想,就是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将飞行器送出大气层,在超音速运动下,飞行器下落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弹起,直到达到目标。
钱学森的空气动力学在美国都属于非常先进的理论,他的研究发现让美国航天开辟出了一道新大门,同样我国的导弹和航天也是基于钱学森的理论,自从导弹事业发展以来,中国的导弹就处于尖端水平,而祝学军的出现让导弹事业再创辉煌。
祝学军,1962年出生在沈阳,1984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后来又考上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攻读研究生、硕士,25岁那年,她就开始肩挑大梁,负责电器系统软件总体协调和设计工作。
经过十几年的磨炼,1999年她就开始负责地地战术弹道导弹技术研究,这十几年的工作生涯,让她收获颇多,虽然她只有硕士学历,但实地接触到的东西却是别人的好几倍,她也非常了解导弹设计理论方法。
若是按照正常的理论设计,她的导弹不会太过于出彩,她必须实现一个变革,她将第二代近程战术弹道导弹作为一个突破点,导弹的威力经过几代人的研发已经趋近完美了。
她所做出的一个突破是修正精准度,全世界的导弹都是依靠定位系统来修正弹道误差,而她结合了滑翔战术和钱学森超音速理论设计出了一种乘波体外形的导弹,这种导弹能够适应严酷的飞行环境,从导弹飞行成功率达到了98%,近乎分百分之百,也就说是只要被盯上就插翅难逃。
除了火力打击外,它能够主动干扰电子雷达系统,让人防不胜防,她的成果攻克了世界导弹的精准性难题,同时也加强我国了军事力量,网友们也都亲切的叫她“女版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