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NBA直播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专题...

扛起“超级工程”,这些西部高校有多牛!

前段时间,“天问一号着陆后,总设计师张荣桥激动落泪”的视频刷屏网络,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激动过后,这位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道:“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

他答道:“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提升我们人类的自信心,提升我们国家的能力。”

中国工业发展自1949年以来,至今已逾七十载。从第一次大阅兵17架飞机飞两遍的筚路蓝缕,到国庆七十周年歼-20鹰击长空、DF-41东风浩荡;从引进苏制美制设备到实现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祝融号”着陆,探索“遂古之初”的天问;港珠澳大桥通车,实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梦想。大国工程创造了一个个“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大国工程奇迹,逐步实现了对现代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大国工业化,彰显了中国人探索未知的勇气,让中国迈向星辰大海的脚步更稳更远。

在“国之重器”一路凯歌的背后,是作为培养人才沃土、承担科技攻关重任的中国高校的冲锋陷阵,是一代又一代大国工匠、大国总师的耕耘和钻研,他们掌握先进技术、拥有硬核实力,将“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熔铸其中。

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的歼-20的总设计师杨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的长征五号火箭总指挥的王珏,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天问一号”总设计师张荣桥,毕业于长安大学的港珠澳大桥的总工程师苏权科等都是这样的代表。

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从西安高校走出,投身科技,矢志报国,感召着一代代中国人为中华之崛起而拼搏。

西安高校,培养国之英才

西安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这座城市培养出的科研人才,不仅带着千年古都的文化积淀,也与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命运与共。

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陕西省在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援建项目中获得了24项,其中定点在西安的就有17项,成为全国接受援建项目最多的城市。此后,数十个“中国第一”在西安出现,为西安奠定了现代化工业的基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除了城市规划以及工业体系上的迅猛发展,西安的高等教育版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西安高校的工科教育奠定了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一批工科强校强势崛起,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国总师”。

西北工业大学

2016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歼-20隐形战斗机横空出世,在国外技术封锁的条件下,跨越了巨大的代差鸿沟。运-20是我国研发的新一代军用大型运输机,不仅给我国战略空军运输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第一时间将军队医疗资源运抵武汉。

西北工业大学1978级5381班,或许这个名字远不如“歼-20”、“运-20”为人们所熟知,但却孕育了三位大国总师、副总师。歼-20的总设计师杨伟,15岁就考入了西北工业大学,是1978级空气动力学专业年纪最小的学生,与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是大学上下铺。杨伟、唐长红和歼-15常务副总设计师赵霞都是1978级5381班的学子,因而这个班也被称为“史上最牛航空班”。

除了军用飞机之外,西北工业大学还培养出了“民机三总师”:ARJ21飞机总设计师陈勇、C919基本型总设计师韩克岑和CR929中俄远程宽体客机中方总设计师陈迎春

此外,航空工业直升机所总设计师邓景辉、新舟700总设计师董建鸿、新舟60总设计师吕海、某飞机型号总设计师段卓毅、历任枭龙总设计师桑建华等“大国重器”中闪亮的名字,也都出自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12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涌现出了一批报效祖国的科学家钱学森陈大燮杨世铭茂宏

“两弹元勋”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55年回国,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等一系列重大试验。钱学森归来,将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他留下的“钱学森之问”,也为中国教育界提供了有力鞭策和方向上的基本遵循。

钱老之后,西安交通大学的火箭人才培养事业薪火相传。

2019年12月27日,被称作“胖五”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担任长征五号火箭总指挥的王珏是西安交大1978级涡轮机专业校友。

王珏

在“长五”任务中,还有着许多西安交大人的身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系统公司副总经理史红卫、航天五院510所电推进事业部总经理耿海、北京空间信息中继传输研究中心杨鑫、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翁汝兵、以及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工作的多位国防生校友等都为“长五”及其有效荷载的研制和发射任务奉献了心血与汗水。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也都曾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

此外,众多西安交大校友参与了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的论证、规划建设、应用等各个方面的核心工作,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为中国北斗贡献了交大力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天问”登火、“嫦娥”探月,中国航天艰苦创业、一路凯歌的背后,也可以看到不少西电人的身影。

“天问一号”总设计师张荣桥1988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也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进入新阶段。

“嫦娥五号”探月工程三期探测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杨孟飞,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嫦娥五号”是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也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的最后一步。

杨孟飞

“天宫一号”总设计师、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1984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信息论专业。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举国瞩目。天和核心舱是中国天宫空间站的核心舱段,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任务目标的重要起点,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工作的开启。

中国航天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院士1982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信息处理专业,曾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设计师。他主持了中国新型远程战略导弹的控制系统设计工作,使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长安大学

大国工程是国家发展的脊梁,港珠澳大桥、杭州湾大桥、胶州湾大桥等中国重大工程项目是盘踞在华夏土地上的巨龙,跨越江河湖海,以蓬勃的血脉、坚实的钢筋铁骨构筑了民生、经济、文化的基石。这些大工程背后的耕耘者,许多来自于公路界的“黄埔军校”——长安大学。

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集群工程,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港珠澳大桥的总工程师苏权科就毕业于长安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2004年起,他全面主持了工程建设不同阶段的技术管理和科学试验研究工作。苏权科在回母校时,讲到团队在建设大桥之前考虑的两个问题:“一是哪些技术难关需要解决;二是怎么样建一个好桥,建一个高品质的桥,我们一定要建一个为中国人争气的桥,要在世界上拿得出手,世界一流的桥。”正是这样的认识和决心,使得港珠澳大桥成为中国又一“超级名片”。

苏权科

杭州湾大桥工程是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一个标志性、里程碑工程。该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吕忠达也毕业于长安大学。不仅如此,胶州湾大桥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邵新鹏也是长安大学校友,他先后主持了京福高速公路济南黄河大桥、利津黄河公路大桥、青岛海湾大桥等多座大型桥梁工程的设计工作。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该项目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郭雁池1987年毕业于原西北建筑工程学院。此前,郭雁池也主持完成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设计等工作。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长大校友在中国辽阔的大地和宽阔的海洋中穿梭,为祖国的桥梁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和全球挑战日益增多的今天,西安高校培养出的“大国总师”仍然在各个前沿领域发挥着“定海神针”般的作用。西安的高等教育与自身的工业化体系共同发展,互为支撑,造就了西安高校工科的传统优势,因而培育出一系列“超级工程”、“大国重器”研发落地背后的“大国总师”。这种优势也反映在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202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通信工程和西安交通大学的机械工程夺得全球第一的傲人成绩,西北工业大学的航空航天工程也位居全球第二。

相关集锦

相关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