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晚,湖南株洲一家游泳馆发生惊险一幕。一4岁男童不幸溺水,幸运的是遇到一位湖南工业大学体育教师殷杰,随后上演教科书式急救,最终男童转危为安。
这位老师的一位学生当时也在现场,称不仅上了一堂生动的急救课,也上了一堂体育精神课。
给殷杰老师点赞!
最近溺水事故频发,半个多月已夺去近二十条的生命。有数据显示,溺水已成为中小学生意外身亡的第一杀手。因此,我们不仅要告诫孩子远离危险区域,同时也要学会一些急救知识和技能。
根据2016年发表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的《淹溺急救专家共识》里的推荐意见,溺水救人的顺序应为:A-B-C-D。
即: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早期除颤。
具体基础生命支持流程为:
判断意识,如果没有;
呼叫援助并启动EMS;
判断呼吸、脉搏;
开放气道;
给予2-5次人工呼吸;
开始30:2的心肺复苏;
尽快连接AED依照提示操作。
因此,学会基础的急救知识和技能非常有必要,同时也应该普及AED在游泳馆等运动场所的配置。
为什么溺水也需要AED?
此外,AED不仅有除颤的功能,还有分析心律的作用,如果不符合除颤的要求,AED是不会进行除颤的,如有显示屏,还可观察心律的情况。
来源:
三湘都市报
《淹溺急救专家共识》.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急救与复苏分会等.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12(25): 1230-1236.
延伸阅读